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团委 > 活动风采 > 正文

【2024“三下乡”⑦】重上井冈山,接力新征程

【来源:【2024“三下乡”⑦】重上井冈山,接力新征程 | 发布日期:2024-07-22 】

7月21日,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丰土根带领学院“红土护圩,遂心井冈”社会实践队来到井冈山,登上黄洋界、重走挑粮小道、参观博物馆、瞻仰火炬雕像,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绽放新的光芒。

挑梁小道上,一条无声的初心路

一条战壕,一架山炮,诉说着以少胜多击退敌人的壮烈事迹,丰土根带领实践队员来到哨口,为实践队员讲述了“黄洋界上炮声隆”的革命故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队员们齐声朗诵《西江月·井冈山》,向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致敬。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从挑粮小道刚出发时,大家争先恐后、有说有笑,可没走多远,部分队员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尽管攻克百米一个的路标越来越难,但每前进一步,大家对革命前辈的崇拜就升华一步。实践队员王浏佳颇有感触地说道:“挑粮小道逶迤向前,无声地讲述着朱毛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在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胜过课堂上的千言万语。”

“我们几乎是在没有任何负重的情况下走过这段挑粮小道,而且这只还是当年红军百里挑粮路程中的一小段,我们走下来还步履维艰、大汗淋漓,可以想象当时革命斗争是多么的艰辛不易。”实践队员张赫教授感慨道。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让大家亲身体验到革命前辈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领略了革命前辈的英雄气概,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心灵的洗礼。丰土根寄语队员们,要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心,不断创新进取,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要厚植家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以昂扬、青春、奋进的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博物馆内,一段峥嵘的革命史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我党我军一路走来取得辉煌成果的重要思想。”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聆听文物背后的红色革命故事。

在陈列着《共产主义者须知》的展台前,丰土根饶有兴致地询问队员们: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群有文化、有水平,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们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队员们仔细思考,最终得出了答案——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靠着这份革命必胜的强大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壮歌,用青春和热血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为了信仰而奋斗终生”。

“看着这些武器装备、革命文献、历史照片,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前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无畏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抱负。”队员陈红说道。队员们踏着历史的足迹,用心倾听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了解那些关于信仰、关于牺牲、关于坚持的感人篇章,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南山公园外,一幅崭新的传承图

“主火炬高34米,寓意着毛泽东同志在34岁时带领红军上井冈;主火炬底座高2.7米,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1927年创立。”队员们走进南山公园,站在山顶“火炬广场”俯瞰茨坪,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毛主席1965年5月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话。队员们诵读着这句令人振奋的名言,不禁感叹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们这种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都能够解决所有困难取得成功,在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拼搏呢?”队员程传开望着石碑感慨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点燃了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有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头戴红军帽、身穿红军特色T恤的游客向队员们说道,“火炬雕塑象征着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永不熄灭。你们大学生来参观学习,要传承好革命故事,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丰土根也表示:“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砥砺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各位同学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做井冈山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学习和工作中,书写人才强国的精彩篇章。”

 

(文/左华伟、张佳悦、康坤  图/管人金、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