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专业介绍 > 正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来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 发布日期:2023-06-20 】

1认识专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工科学科中的一种,一般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简称给排水。

给水排水工程研究的是水的一个社会循环的问题。“给水”:一所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每天从江河湖泊中抽取自然水后,利用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手段将水净化为符合生产、生活用水标准的自来水,然后通过四通八达的城市水网,将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排水”:一所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把我们生产、生活使用过的污水、废水集中处理,然后干干净净的被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去。这个取水、处理、输送、再处理、然后排放的过程就是给水排水工程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2办学历史

江西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2000年,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19年开始培养市政方向博士生。专业学制四年,办学地点在江西省赣州市,目前在校本科生规模为292人,2020年起,每年招生规模从70人扩大到90人,按三个自然班招生。

经过20余年的本科办学实践,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获批校级“卓越工程计划”项目;2017年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二;2018年专业教工党支部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19年专业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专业培养目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源水的开采、净化、输送与污废水的收集、处理、回用或排放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水社会循环领域,立足地方,服务行业,毕业5年后能从事水资源保护、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等相关复杂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建设与运营、教学及研究以及产品、设备和工艺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4专业培养理念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建立以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和工程创新工程培养为目标的三层次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职业素养培训平台、自主研学信息平台、工程实验训练平台和工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平台,着力于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学科特色具体体现在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村镇供排水系统工程、矿业废水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超声波水处理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技术、高级氧化饮用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研究等方面。

5专业学科建设

专业拥有市政工程学术性硕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市政方向)硕士点。硕士年招生规模在2030人,学科现有水质保障实验室,水健康循环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总有机碳测定仪(TOC)、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活性污泥呼吸仪、双目倒置生物显微镜、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COD消解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马福炉、溶氧仪、实验室超纯水机、浊度仪、生化培养箱等一系列实验室研究设备。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承担、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40多项。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工程科研课题,年科研经费达300多万元。各类图书资料较为丰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软件齐备;实践基地建设完备。

6办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工1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4.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占61.1%;具有硕士学位者6人,占33.3%;具有给排水专业背景教师11人,占61.1%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5人(占83.3%,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年委员各1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工程专业认证委员会环境工程专业委员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已建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师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理论教学上,紧跟水科学发展前沿;合理搭配师资,分方向形成协同指导小组;有效利用校友资源,严格控制毕业答辩环节,采用预答辩与正式答辩方式相结合;充分借力网络,采用数字化媒体教学。提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条件,已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开放性实验室制度,开设创新型实验,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基地,从而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坚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利用长短学期,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正确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

学科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了10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共完成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近三年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部级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300万元以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0余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学科还与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都县供水公司、大余县环保局、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国县建设局、江西五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远县水利局、西部矿业、麻栗坡金玮矿产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一大批成果得到应用。

专业拥有“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赣州市赣江流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中心”、 赣州市流域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与鼎蓝水务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及北京鼎蓝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水健康循环实验室,拥有包括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先进的现代分析仪器设备在内的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00余台(套),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齐全的科研平台以及完备、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此外,与校外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建立了长期的较为稳定的校外合作实训实践基地,如: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昌青山湖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南昌浦华象湖水务有限公司、赣州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五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西汇城设计有限公司、赣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赣州市水文所、赣州市环卫所、水西冶金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二十余家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7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专业,近年申报及获批大量省级及校级教学质量工程,获批省级教学团队项目“土木类教学团队”;省级“高等水处理理论”案例教学、“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省级优质课程,朱易春老师的“水质工程学(二)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省级教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理实交融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以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为例”、“基于国家一流专业的水质工程学(二)在线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等十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公开出版主编及参编教材6部,自编教材10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

8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

专业每年均有学生通过统考或保送至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可以到城市规划设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局、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市政和建筑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

9、专业荣誉

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及科技竞赛”“全国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作品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时弃流自动雨水收集装置》、《水资源使用情况调研及可行性建议》《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一站到底”系列知识竞赛》等作品被赣州电视台、赣州晚报、赣南日报、中青网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宝钢奖学金(全国每年仅500名左右)。多名学生获得“江西理工大学十佳大学生”“毕业生十大典型人物”等荣誉称号,每年均有学生赴境外攻读硕士研究生,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等,通过统考或保送,专业向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输送大量优秀研究生。专业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学生就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学生培养质量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