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探寻客家门匾文化 传承姓氏家风精神】我院“三下乡”深入园村开展客家文化教育实践

【来源:【探寻客家门匾文化 传承姓氏家风精神】我院“三下乡”深入园村开展客家文化教育实践 | 发布日期:2025-07-06 】

7月4日,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素有“客家门匾第一村”美誉的园村,深入客家门匾广场和姓氏文化广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客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追溯姓氏起源,传承优良家风。

在客家门匾广场,一块块古朴的门匾在阳光下泛着岁月的光泽,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历史。学院学工办副主任兼团委副书记尹嫒琳子老师站在广场中央,为队员们细致讲解。队员们或附身凝视门匾上的文字,或举起相机拍摄记录,眼神中满是对客家文化的好奇与探寻。当尹老师讲到“杨”姓门匾“四知传家”彰显东汉杨震拒贿的清廉故事时,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有人还与同伴交流:“原来一块小小的门匾背后藏着这么深刻的家风故事!”

上犹县梅水乡党委副书记、宣传统战委员钟名虎接受采访时表示:“园村作为‘客家门匾第一村’,这些门匾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我们一直致力于客家门匾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修缮了门匾广场,还定期组织村民开展门匾故事宣讲活动。看到年轻学子们走进园村,认真了解这些文化,我特别欣慰。希望同学们能把在这里学到的客家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园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期待未来能与更多高校合作,共同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移步姓氏文化广场,林立的姓氏柱整齐排列,形成壮观的文化阵列。烈日下,队员们穿梭其中,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也全然不顾。“快看!我找到‘刘’姓了!”队员刘晓晓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招呼同伴围拢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族谱中记载的家族迁徙历程。有的队员蹲在地上,用手机查阅姓氏起源资料;有的则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刚刚了解到的姓氏文化知识。现场氛围热烈,探索文化根源的热情比烈日还要炽热。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的感言真挚而热烈。范斌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姓氏,原来我的祖先有这么辉煌的历史,门匾里的家风故事也给了我很大触动,我要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金梅娟则表示:“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远,今天亲身感受后才发现,它就在这些门匾、这些姓氏里,以后我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周治发激动地说:“站在姓氏柱前,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啊!我为自己是中华儿女感到无比自豪,也更明白传承文化的责任重大。”

此次探寻之旅,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客家文化实践课,更是一次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在上犹客家门匾中汲取的文化养分带回校园、传递给更多人,让这一承载着民族根与魂、蕴含无尽正能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文/曾书怡、王子溪  图/周志鹏、伍鸿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