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岁月如歌,廿载情谊绵长。10月2日至3日,我院土木工程2005届校友,怀着对母校的深切眷恋与同窗的深厚情谊重返校园,以“共话芸窗为学事 同抒母校反哺情”为主题,开启毕业二十周年的返校之旅,重温青春记忆,共叙校友情深,共话母校发展。
见面会聚首:忆芸窗往事,谋未来共发展
10月2日上午,江西理工大学2025年“十一”校友集中返校见面会在三江校区(东园)图书馆报告厅温情启幕,校党委书记刘祖文、党委副书记徐志峰、副校长汪航出席活动。现场暖意融融,熟悉的面孔、亲切的问候交织,校友们或点头致意,或轻声交流,瞬间拉近距离。
会上,刘祖文代表学校向返校校友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他从综合实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端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从江西冶金学院、南方冶金学院到江西理工大学,校友们既是母校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志存高远、责任为先’校训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刘祖文表示,广大校友是学校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参与建设、助力成长的重要力量。他诚挚邀请校友们常回校看看,围绕母校“建设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多提宝贵建议、多献务实良策。

食堂寻味:一口怀旧餐,唤醒青春记忆
见面会结束后,校友们走进学校食堂,品尝精心准备的“怀旧午餐”。熟悉的窗口布局、热气腾腾的饭菜——或许是当年常点的红烧肉,或许是记忆里爽口的炒青菜,每一道菜都承载着青春的味道。校友们自发围坐成桌,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聊起二十年前的趣事:“那时候为了抢食堂靠窗的位置,下课后得一路跑”“经常帮室友带饭,回宿舍还得‘瓜分’彼此的菜”……笑声与交谈声交织,仿佛穿越回并肩奋斗的青葱岁月,满是温馨与亲切感。

感母校新貌:校史馆里忆初心,笃实楼里话传承
走进校史馆,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展品,系统梳理了江西理工大学的办学脉络与成就。校友们放慢脚步,认真聆听讲解,不时在熟悉的场景照片前驻足,有的指着当年的教学楼,有的回忆起入学时的迎新场景,有的在毕业合影展区寻找自己的身影。“没想到母校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作为理工人,我特别自豪!”一位校友感慨道。
随后,校友们来到三江校区(东园)笃实楼,走进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看着先进的教学设备与科研仪器,校友们与学院老师亲切交流,询问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最新情况。“当年我们上课的教室比较简陋,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一定要珍惜!”对比今昔学习环境,校友们纷纷寄语学弟学妹,希望他们在更好的平台上追逐梦想、成长成才。

红旗校区寻根:赴青春之约,拾岁月印记
10月3日,返校之旅的最后一站,校友们来到他们当年学习生活的“主战场”——红旗校区。漫步在熟悉的校园道路上,看着依旧保留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图书馆,时光仿佛按下了“回溯键”。校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的站在当年上课的教室外,透过窗户望向里面,回忆曾经的课堂时光;有的在宿舍楼下驻足,说起与室友深夜卧谈、一起备战考试的日子;有的在操场边散步,想起当年参加运动会、和同学打球的场景……那些关于自习、社团活动、青春懵懂的记忆涌上心头,现场满是温馨与感动。

反哺情绵长:守初心使命,助母校新程
为期两天的返校之旅虽已落幕,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愈发紧密。校友们纷纷表示,此次返校不仅重温了青春岁月,更感受到了母校的蓬勃发展。未来,他们将始终铭记 “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持续关注母校发展,以实际行动反哺母校——无论是为学弟学妹提供就业指导,还是为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牵线搭桥,都将尽己所能,助力学校在建设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图/韩启浩 文/左华伟)